简介:
本项目依托如皋产业基础和独特的潜力,抓准盆景产业特色,明确产业型特色小镇、市中镇的精准定位,构建以“盆景”为核心,产业转型、文化创新、主题旅游、特色社区四位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特色小镇。小镇主要包括生产培育、产业博览、研发设计、文化创新、艺术培训、居住配套等功能。
目录(部分摘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性质
1.1.3 项目选址
1.1.4 建设内容与建设工期..
1.1.5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1.1.6 财务评价
1.2 编制依据
1.3 研究工作范围
1.4 结论与建议
1.4.1项目结论..
1.4.2项目建议..
第二章 背景与必要性
2.1 背景分析
2.1.1 “十三五”时期全面支持“产镇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
2.1.2 国家政府加大土地政策对特色小镇的支持
2.1.3 国家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
2.1.4 发改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特色小镇发展..
2.1.5 江苏省高起点打造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
2.1.6 江苏省设立“省级特色小镇奖补资金”,支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
2.1.7 如皋市加快盆景风情小镇的创建步伐
2.1.8 如皋市特色小镇创建成效显著,但小镇产业影响力不够、创新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
2.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2.1 如皋盆景底蕴深厚,提档升级势在必行..
2.2.2 正威集团铜、玉石产业优势突出,全球影响力大、品牌效应强,助力培育江苏旅游品牌新亮点..
2.2.3 探索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模式,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2.4 借助政策优势,加快如皋“产城一体化”进程..
2.2.5 完善如皋特色小镇四位一体(产城人文)的发展框架..
2.3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2.3.1 注入正威铜业高端制造,助力江苏省产业形成多功能叠加发展模式..
2.3.2 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如皋地区人口积极就业..
2.3.3 拓展如皋城市生活新空间,引领如皋盆景产业快速国际化..
2.3.4 完善如皋城市功能,形成宜居宜业宜游新场地,打响国际盆景文创特色小镇知名度
第三章 行业与市场分析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3.1.1 文化创意产业获得政策全力支持
3.1.2 文化创意产业自身较强的行业黏合属性,适合打造多种类型的文化创意特色小镇
3.2 文创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3.2.1 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是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 多元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是文创小镇未来发展方向
3.3 花木盆景行业发展底层驱动因素
3.3.1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3.3.2 人均可支配收入刺激“感观型文化型”消费
3.3.3 城镇化进程放大对鲜花绿植需求
3.3.4 悠久的花文化优势
3.4 国内盆景产业发展状况
3.4.1 国内盆景行业发展潜力较好
3.4.2 国内盆栽市场需求体量巨大
3.5 江苏盆景产业发展状况
3.5.1 江苏盆景产业逐渐兴起
3.5.2 江苏盆景朝微型化、小型化发展
3.6 如皋盆景产业发展状况
3.6.1 花木盆景产业成为如皋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
获取详细框架请咨询专业顾问
市场分析(部分摘录)
产品知识: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体现主要表现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产业、旅游产业两大发展架构;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3.2 文创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3.2.1 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是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与多种产业的融合性和我国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产业主体多元性和发展形态多样性。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的支撑产业既可以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对接多种转型升级产业,还可以对接各类历史经典产业和文化旅游业。
截止到2018年7月份,全国共有22个省份提出特色小镇创建计划,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从特色小镇的分布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旅游资源等有利条件的影响,西南、华东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显著多于其他地区。
此外,住建部陆续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共403个,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共253个(包括旅游发展型和历史文化型),占比为62.8%。
图3-1: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类别分布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
在当下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下,文化创意特色小镇更需要以“内容为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IP;更需要是发挥地方产业特色、凸显地方人文底蕴、引领地区创新发展,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生态圈,最终实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需依据当地资源,因地适宜的选择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