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项目立足于我国、尤其是川西北地区棉花产业供求难以匹配现状,顺应国家对循环经济、有机农业及智慧物流发展的鼓励政策,采用“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致力于为陕西、甘肃、四川本地、河南及江苏等地的棉胎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棉花初加工产品。
目录(部分摘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性质
1.1.3 申报单位
1.1.4 项目简介
1.1.5 项目选址
1.1.6 建设内容
1.1.7 建设进度
1.1.8 资金筹措
1.1.9 还款计划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1.3.1 主要编制依据
1.3.2 项目编制范围
1.4 项目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 背景分析
2.1.1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生物农业迎来发展机遇..
2.1.2 农业农村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升生物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养分还田
2.1.3 农业农村部鼓励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2.1.4 四川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2.1.5 绵阳市鼓励通过产业联合、产业延伸、产业融合等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1.6 游仙区积极探索特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2.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2.1 促进棉渣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助力游仙区农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2.2.2 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游仙区棉花种植户综合效益..
2.2.3 延长游仙区棉花产业链、提升棉花价值链,实现棉花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2.3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2.3.1 以持续且稳定的价格收购游仙区棉花种植户种植的优质棉花,提升棉民种植积极性
2.3.2 促进游仙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税收
2.3.3 利用先进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动游仙区农业绿色发展..
第三章 行业与市场分析
3.1 棉纺行业与市场分析..
3.1.1 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再度下滑,棉花供需缺口仍在
3.1.2 棉花期货现货价格双双抬升,上游棉花布局企业受益..
3.1.3 下游需求:家纺市场和服装市场有效支撑棉纺行业发展
3.2 食用菌行业与市场分析
获取详细框架请咨询专业顾问
市场分析(部分摘录)
产品知识:
棉花产业,是指针对棉花进行工业生产。
棉渣,是指加工棉花时产生的渣子。
食用菌,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1.2 农业农村部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升生物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养分还田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5年3月,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方案》指出,我国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且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