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项目将营造基于核心客户群的同城速配、个性化定制、商家订单以及现场体验的酒类零售新生态
目录(部分摘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单位
1.1.3 项目简介
1.1.4 项目选址
1.1.5 建设规模
1.1.6 项目工期
1.1.7 主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3 项目结论与诉求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实施背景
2.1.1 国家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1.2 国家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流通”加快流通转型升级
2.1.3 国家推动消费新模式成长,激发国民消费潜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1.4 国家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2.1.5 北京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及流通转型升级
2.1.6 北京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打造研发类创新型总部优势集群
2.2 项目实施必要性
2.2.1 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升级
2.2.2 融合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推动流通创新发展
2.2.3 从商品源头防伪,保障消费者权益
2.3 社会效益
2.3.1 吸引行业高端人才,提升北京人才竞争力
2.3.2 促进北京经济发展,为政府创造税收
2.3.3 扩大当地就业,带动消费模式升级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市场定位
3.2 痛点分析
3.3 市场容量分析
3.3.1 全国烟酒类销售市场现状
获取详细框架请咨询专业顾问
市场分析(部分摘录)
产品知识:
同城速配:同城发货,快速地送达货物。
商家订单:商家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货凭据(包含成品、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办公用品、服务等全部采购过程。
酒类零售:直接将酒类商品或服务销售给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商业活动,是商品或服务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最后环节。
3.3.1 全国烟酒类销售市场现状
自2012年下半年起,到2016年初,酒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12年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整风运动展开,政商务消费大幅下降,中高端酒价格降幅明显,渠道库存积压,企业报表恶化。在中高端酒价格回归理性后,大众消费逐步承接三公消费的下滑,行业触底回升。整体增长进入平稳期,进口葡萄酒和进口啤酒速度较快,国产啤酒小幅下滑,品质消费需求拉动行业结构升级。分行业看,白酒总体规模增长有限,未来受益消费升级,存量消费者转向品质消费,带动品牌趋于集中,近两年消费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红酒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在酒精饮料中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尤以进口葡萄酒增速最快,高性价比产品会加速品类普及渗透。啤酒总量已经连续处于缓慢下降期,并购以及价位提升是未来大势,进口啤酒弊在冲击国内啤酒格局,利在高端化引领,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酒业企业的销售市场规模为7965.1亿元,到2018年市场销售规模为9326.7亿元,全国规模以上酒业企业销售市场规模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17年首次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酒水行业进入深入调整期,大众消费逐步承接三公消费市场销售份额,消费回归理性。
图3-1 2013-2018年全国酒类销售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产业信息网、“艾自汇”研究院整理绘制
